凌烟阁二十四功臣,作为中国古代的历史传奇,是一段叱咤风云的故事。这二十四位英雄豪杰,他们的事迹激励了无数后人,成为了历史的传奇。他们的背后,是一段段波澜壮阔的故事,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二十四功臣的光辉历程。
1. 李靖
李靖,字元晖,隋唐时期的名将,以其智勇双全、威震边疆而闻名。他镇压了安史之乱,挽救了唐朝的危机,被誉为“开创安史之乱胜局的第一功臣”。
2. 郭子仪
郭子仪,字元吉,唐代名将,以其善战善守而著称。他在很多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,尤其以平定降将史思明而名垂青史。
3. 韩信
韩信,汉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,以其智谋过人、用兵如神而被称为“楚汉之间,称王称霸,无出其右者”。
总结
凌烟阁二十四功臣,他们的英勇事迹载入史册,永载史册。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人,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。愿我们铭记历史,不忘初心,传承英雄血脉,奋发图强,共创美好未来。
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一位的是谁
二十四位功臣依次排名:长孙无忌,李孝恭,杜如晦,魏徵,房玄龄,高士廉,尉迟敬德,李靖,萧瑀,段志玄,刘弘基,屈突通,殷开山,柴绍,长孙顺德,张亮,侯君集,张公谨,程知节,虞世南,刘政会,唐俭,李勣和秦琼。
长孙无忌(594年-659年),字辅机,河南洛阳人,唐初宰相,外戚,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,母亲高氏为汉族,文德皇后同母兄。
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,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,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,后又结为姻亲。 唐高祖起兵后,无忌前往投奔,并随太宗征战,成为其心腹谋臣,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。
贞观年间,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,吏部尚书,尚书右仆射,司空,司徒,侍中,中书令,封赵国公,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。 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,后被任为顾命大臣,授太尉,同中书门下三品。
永徽年间,长孙无忌在《贞观律》基础上主持修订《唐律疏议》,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。 显庆四年(659年),无忌被许敬宗诬陷,削爵流放黔州,最终自缢而死。 上元年间平反。
扩展资料
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是:长孙无忌,李孝恭,杜如晦,魏徵,房玄龄,高士廉,尉迟敬德,李靖,萧瑀,段志玄,刘弘基,屈突通,殷开山,柴绍,长孙顺德,张亮,侯君集,张公谨,程知节,虞世南,刘政会,唐俭,李勣和秦琼。
排列第一的是赵国公长孙无忌(约597年-659年),字辅机,河南洛阳人。 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,北魏皇族支系,后改为长孙氏。 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,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。 长孙无忌非常好学,“该博文史”。 隋朝义宁元年(617年),李渊起兵太原。 无忌进见,渊爱其才略,授任渭北行军典签。 自此辅佐李世民,建立了唐朝政权,是唐朝的开国功臣,以功第一,封齐国公,后徙赵国公。 武德九年(626年),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,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,是李世民夺得皇位最坚定,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,故而为“凌烟阁功臣第一”。 历任尚书仆射,司空。 为人谨慎,改任司徒。 贞观十一年(637年)奉命与房玄龄等修《贞观律》。 贞观十七年,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,长孙无忌居第一。 唐高宗即位,册封太尉,同中书门下三品。 永徽二年(651年)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,撰成《律疏》(宋以后称《唐律疏议》)30卷。 在李世民晚期,原本储君乃长子李承乾,后李承乾因荒淫无道,被削去储君之位,当时,李世民举棋不定,较喜爱另一子魏王李泰,但长孙无忌推荐九子晋王李治(即后来唐高宗),协助他成为储君。 唐高宗时期,长孙无忌由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以及武后趁高宗体弱擅权,与武氏结怨。 后遭武氏宠臣许敬宗以谋反罪名诬陷,全宗族或杀或流放,长孙无忌本人削爵,遭流放至黔州(今重庆市武隆县),不久被迫自缢身亡,有诗三首存世。 太宗评语:长孙无忌善避嫌疑,应物敏速,决断事理,古人不过;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。 长孙无忌的先祖,出自北魏皇族拓跋氏,因有殊功,改姓长孙氏。 长孙氏是北魏以来的士族高门,属于军事贵族。
唐代的24位开国功臣排名
唐代的24位开国功臣又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,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主排名如下:
长孙无忌、李孝恭、杜如晦、魏征、房玄龄、高士廉、尉迟敬德(尉迟恭)、李靖、萧瑀、段志玄、刘弘基、屈突通、殷开山、柴绍、长孙顺德、张亮、侯君集、张公谨、程知节、虞世南、刘政会、唐俭、李绩(徐茂公)、秦琼。
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,名为凌烟阁。 贞观十七年(643年),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,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,即为《二十四功臣图》,比例为真人大小,面北而立,以示尊皇,并时常前往怀旧。
扩展资料
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类
这二十四名功臣分成三类:
1、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心腹
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有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杜如晦、房玄龄、高士廉、张公谨、侯君集、尉迟敬德、段志玄、程知节、屈突通等10人。 其中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最坚定的支持者,无论是在起兵之初,还是在玄武门之变中,所以长孙无忌排名第一,而且长孙无忌出力很多,排名第一也无可争议。
其余如尉迟敬德、侯君集等也属于坚定的支持者,所以排名相对都还可以。 至于说排名相对靠后,李世民在其他地方也会有补偿,老伙计们也都理解。
2、中立的唐太宗手下
李靖、李绩、秦琼并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,这三个人各有各的苦衷,秦琼是否参与玄武门之变还有争议,旧唐书说他参与了,但是其他史料均没有记载,从排名来看,秦琼应该是没有参与,秦琼和程咬金一起来投李渊的,程咬金的排名可是在秦琼前面的,原因可能就是秦琼没有参与。
而李靖则是一个非常谨慎而低调的人,不参与朝堂政治,而且李靖的军功确实很大,军事才能非常高,李靖是唯一一个可以跟李世民比军功的人,所以他不需要靠参与政变来保障自己的地位,他只忠于皇帝,谁是皇帝他忠于谁。
而李绩则是因为自己的经历非常复杂,所以参与这些政治活动很敏感,李靖排名靠前很正常,李绩倒数第二也是情理之中。
3、其他各个势力
其他各个功臣有魏征、刘弘基、殷开山、虞世南、刘政会、唐俭、张亮。
像魏征就是李建成的谋臣,后来李世民认为魏征是个耿直而且有用的大臣,于是重用,魏征和李世民的君臣关系也传为佳话,其他的人或者跟李世民关系很好,或者很早就跟着李渊起兵,虽然并非李世民心腹,但是对大唐建立都有很大的功劳,其中张亮是李世民的心腹,却是为李世民做过卧底的,加上本身的功劳,所以排名也不低。
在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”中,最后都有谁起兵反唐了?
在公元643年,也就是大唐贞观十七年。 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44岁,他为了缅怀纪念那些曾经跟随他出生入死、辅助他一路走上皇位的“老哥们”,他让当时的著名画师阎立本,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,悬挂在三清殿旁边一座叫做凌烟阁的小楼上,以供后人瞻仰。
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组成凌烟阁上的二十四位功臣分别是:赵国公长孙无忌,河间郡王李孝恭,莱国公杜如晦,郑国公魏征,梁国公房玄龄,申国公高士廉,鄂国公尉迟恭,卫国公李靖,宋国公萧瑀,褒国公段志玄,夔国公刘弘基,蒋国公屈突通,勋国公殷开山,谯国公柴绍,邳国公长孙顺德,郧国公张亮,陈国公侯君集,郯国公张公瑾,卢国公程知节,永兴县子虞世南,邢国公刘政会,莒国公唐俭,英国公李勣,胡国公秦琼。
至于这份名单的评选入围标准是什么,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李世民的个人意愿。 在这里面有在李世民起义初期做过重要贡献的宗室亲属,比如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、表哥李孝恭、舅舅高士廉、妹夫柴绍等人。 还有李世民身边足智多谋的心腹之臣,比如房玄龄、杜如晦、魏征等人。 有曾经的李唐旧将,首义功臣,比如段志玄、殷峤、刘政会等人。 还有大唐初期战功卓著的名将,比如尉迟敬德、李靖、李绩、程知节等人。
但是,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,在这二十四位功臣之中,有两位却在不久之后,便走上了谋反之路。
侯君集谋反看过小说《说唐》、《隋唐演义》的朋友对于侯君集一定不陌生,在小说中侯君集是一位能够飞檐走壁的江湖豪杰,在贾柳楼四十六友中排在倒数第二位,很多刺探情报,打探军情的任务都是由他来完成的。
但在真实的历史中,侯君集的形象与小说演义中完全不同。 历史上侯君集在李渊起义之时便加入了秦王府,跟随在李世民的左右。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,侯君集是李世民的主要支持者,正是他在这次政变之中率军控制了唐高祖和朝臣。
李世民登上皇位后,侯君集也屡立战功,在讨伐吐谷浑的时候,侯君集与李道宗是李靖的副手,两人兵分两路长途奔袭追击伏允,侯君集曾率领他这一路人马,一直追击到积玉山,见到了河水的源头,才回师与李靖在大非川会合,班师回朝。
两年之后,高昌王麹文泰单方面断绝西域与中原的商业往来,李世明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,率军兴师问罪。 在侯君集的带领下,唐军一路势如破竹,很快的平定了高昌各地,灭亡了高昌国。
在灭亡了高昌国之后,侯君集不仅将昌新王麹智盛的宝物据为己有,还放任他手下的士兵在高昌国内四处搜刮民财。 这一行为引起了李世民的极大不满,准备要治侯君集的罪,最后在群臣的劝说下,才同意侯君集功过相抵。
虽然这一次侯君集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,但是君臣二人已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间隙。 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一直在东宫任职,是当时太子李承乾的心腹。 侯君集便借女婿之口,劝说李承乾发动兵变,逼宫李世民。 但是事情很快败露,侯君集等人还没来得及起兵便被抓获。
李世民开始的时候念在侯君集有功不想治他死罪,但是群臣进谏,侯君集犯得罪天地难容,最后李世民决定将侯君集处死,但是念在侯君集之前有功,并没有连坐他的妻子和儿女,而是同意让侯君集的儿子为他守丧,然后将他的妻子流放到了岭南。
张亮谋反实际上严格的来说,侯君集并不算是反唐,他只是想要辅佐天子李承乾逼宫李世民,他所保的仍然是李唐江山。 但是下面说的这一位就不一样了,这位可是实实在在的想要反唐。
张亮,年轻时期投靠瓦岗山的李密,但由于他文不成,武不就,所以并没有得到李密的重用,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听说了瓦岗军中有人密谋反叛,便偷偷向李密搞密,结果立了大功,被李密任命为镖旗将军。
瓦岗势力覆灭后,张亮投靠了大唐,被任命为郑州刺史,后又改任相州,当时正值刘黑闼作乱,镇守相州的张亮见刘黑闼势大,竟直接弃城逃跑。 后来张亮投靠了秦王李世民,成为了秦王府的幕僚,帮助李世民在山东地区发展势力。
玄武门之变,张亮有功,被封为了右卫将军、怀州总管、长平郡公。 在侯君集叛乱的时候,张亮因曾检举侯君集,被任命为刑部尚书。
贞观十九年,李世民征讨高句丽,张亮随军出征,在征战的过程中,李世民看出了张亮不是将帅之才,便不再任命他担任军中职务。
张亮在相州的时候,结交了一个朋友叫程公颖,又一次张亮对程公颖说:“听人说相州这个地方不出几年,就要出现一位王者,你觉得呢?” 程公颖自然是顺着张亮往下说,他回答道:“亮公你躺下睡觉时隐约像一条龙,将来一定富贵无比”。
此后,张亮便一直怀有不臣之心,在贞观二十年的时候,有人告发张亮私养义子五百人,蓄意谋反。 李世民派人调查此事,结果证实张亮确实有谋反的打算,李世民听后大怒,下令将张亮押到长安西市斩首,并没收了他家中全部财产。
以上这两位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,最后准备谋反的两个人,不同的是侯君集只是反对李世民,并不是反对大唐。 而张亮则实实在在的是想要反唐,自己称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