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白居易的弟弟,官至宰相,并无恶行,死后却得到了最丑的谥号
白居易在诗坛的历史地位,相比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稍逊一筹,但是他在官场上却顺遂得多,生前官至刑部尚书,离宰相之位只差一步之遥。而且,这一步差点就迈过去了,唐武宗和唐宣宗两位皇帝,都有心让他担任宰相,却没有如愿。但是,这反倒成就了他的从弟白敏中。
在会昌元年,唐武宗就打算起用白居易。当时的宰相李德裕从中作梗,他说白居易已经很老了,还不如任用他的从弟白敏中。于是,白居易依旧过着养老生活,白敏中却在当年任殿中侍御史,随后改任户部员外郎,第二年就担任了中书舍人。
又过了五年,唐武宗驾崩,唐宣宗登基。这位皇帝一生倾慕白居易的才华,马上就要任命白居易为宰相。然而,他却得到白居易去世的噩耗,只能亲自写挽诗纪念,诗中“谁教冥路作诗仙”一句,流露无比惋惜之情。随后,这位性情皇帝立即让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头衔成为宰相。
也就是说,短短五年时间,白敏中经过十三次升迁,终由员外郎成为帝国的宰相,实在幸运至极,该好好感谢白居易,也真该感谢提携他的李德裕。
然而,白敏中接下来的所作所为,却令人大跌眼镜。李德裕失势之后,他不仅不伸出援手,而且还打击李党的门人。李德裕后来在著作中大骂白敏中不是东西。
如果按照传统观念来看,白敏中所作确实欠妥,但实际上他以个人失节成就了大唐最后一段辉煌。要知道,唐朝灭亡的原因,无外乎藩镇割据、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。李德裕能力虽强,也是一代名臣,同时也是“牛李党争”的核心人物。
唐宣宗登基时,他就是辅政大臣,对皇权造成了很大威胁,所以唐宣宗亲政第一天就将他免相。白敏中维护了皇权,再通过打击李德裕的门生故吏,与唐宣宗一起终结了困扰唐朝多年的“牛李党争”。对李德裕报恩容易,还维护了自己的名声,但却放任唐朝的顽疾不治,于国家又有什么好处?
从白敏中的言行,我们可以看出他并非贪念富贵,见利忘义,刻薄寡恩之人。在考进士时,主考官王起很欣赏他,并许诺给予状元。同时,王起又很讨厌与白敏中同来的好友贺拔惎,让白敏中与之绝交。白敏中本来都已经答应了,思来想去后又不忍心,还与贺拔惎痛饮而醉,同席而睡。最后王起也不得不叹服,将他们两人双双选中进士。
这样的人,对于同窗尚且念旧,又怎么会对提携之恩的李德裕为难,一切只是为了国家。他担任宰相之后,马上被权势更大的左仆射崔铉排挤,受命镇抚入侵的党项。白敏中毫无怨言,带上人马就到边疆,短短时间平定了叛乱,随后就地安抚党项,让这个少数民族在唐朝再也没有兴风作浪。直到北宋时,党项再次崛起,建立西夏,这又是后话了。
所以,在他担任宰相期间,历经唐宣宗和唐懿宗两任皇帝,都受到了极大的信任。唐宣宗甚至连自己的公主下嫁,都请他做媒。也就是在白敏中的辅佐下,唐宣宗开创了大中之治,为危亡的大唐打上了一针强心剂。
即便是唐懿宗时期,白敏中得到的信任丝毫不减。当时,白敏中上朝时不慎摔了一跤,69岁的老臣不得不让人用肩舆抬回家中,休息了四个月。期间,白敏中三次上表辞去相位,唐懿宗都不允许。谏官王谱立劝皇帝刚刚亲政,急需宰相尽心尽力,偏偏白敏中已经不能理事,应当将其罢免。唐懿宗却大发雷霆,将王谱贬为县令。
其实,白敏中的身体确实已经不行了,不久去世。唐懿宗虽然为他辍朝两日,追赠太尉,却不可思议地批准了一个建议。太常博士曹邺将白敏中定谥号为丑,原因竟然是:
病不坚退,驱逐谏臣,怙威肆行。
说实话,白敏中请辞了三次,只是皇帝再三挽留,这怎么算他不退?谏官王谱被贬,白敏中还在病中,根本无法上朝,完全是唐懿宗的主张,怎么赖到白敏中的头上?然而,就是这个完全不合情理的提议,居然得到了批准,也让白敏中成为了最丑谥号的拥有者,实在有些冤。
唐朝是一个迷人的国度,很多人都想更了解大唐风采。《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》主要讲述607年到907年这三百年间关于唐朝的一些故事,以官方正史为基础,野史论文为补充,以年代和主要任务为主线,采用小说、单口相声的叙述形式,对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将、布衣士女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展示,并涉及对大唐政治经济制度的阐释和评价。文风幽默另类,平台现在有活动,一套七本150元,价格我觉得也合适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购买:
池上 白居易赏析
赏析——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。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,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,有景有色,有行动描写,有心理刻画,细致逼真,富有情趣;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、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,也就栩栩如生,跃然纸上了。
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,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,勾画出一幅采莲图。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,天真活泼的儿童,撑着一条小船,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。
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,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,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,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,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,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。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、可亲,整首诗如同大白话,富有韵味。
全文——小娃撑小艇,偷采白莲回。 不解藏踪迹,浮萍一道开。
译文——一个小孩撑着小船,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。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,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。
扩展资料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谷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 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 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 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唐代宗大历七年(772年)正月,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“世敦儒业”的中小官僚家庭。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,家乡便发生了战争。 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,战火烧得民不聊生。 白居易二岁时,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,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。
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(780年),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,升任徐州别驾,为躲避徐州战乱,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。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。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,读书十分刻苦,读得口都生出了疮,手都磨出了茧,年纪轻轻的,头发全都白了。
815年,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,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,被认为是越职言事。 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: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,白居易却著有“赏花”及“新井”诗,有害名教。 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(今江西九江)司马。 818年,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。 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,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。
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,三人相游之处被称为三游洞。 在忠州任职的时间,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,并命名此地为“东坡”。 同年冬,被任命为忠州(今重庆市忠县)刺史,819年到任。 820年夏,被召回长安,任尚书司门员外郎。
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,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,而依宋代的纪录,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(新井诗今已失传),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。 他被贬谪的主因,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。
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:在此之前他以“兼济”为志,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;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“独善其身”,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,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。 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,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,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,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。
参考资料:白居易-网络百科
唐代,白居易的弟弟白敏中官至宰相,其最终结局如何?
“唐代,白居易的弟弟白敏中官至宰相,其最终结局如何?”首先说明下,白敏中是白居易的从弟,并非胞弟。
唐代皇帝
白敏中自幼丧父,跟随白居易学习,后来进士及第。 凉国公李听,曾历任诸道节度使,听闻白敏中能干,便任命其为节度掌书记。
之后,白敏中历任大理寺评事、户部员外郎,此时的白敏中已经年过五旬,但官职不过从五品,按理说白敏中这辈子也就这样了,但没多久白敏中遇到生命中的贵人。
古代权臣
842年,唐武宗打算起用白居易,但宰相李德裕认为白居易年老体衰,不堪重用,其从弟白敏中学识不低于白居易,而且年富力强。 唐武宗听从李德裕的建议,白敏中被提拔擢升。
古代君王
四年后,唐玄宗即位,此时担任兵部侍郎的白敏中,成为宰相,并被封为太原郡公。 平步青云的白敏中,效仿裴度征讨淮西,率部北伐党项。 白敏中被皇帝重用,在朝中担任要职,但好景不长。
古代权臣
860年,时年68岁的白敏中在上朝时摔倒,扭伤腰部,他曾三次上表辞职,希望回乡安居,但唐懿宗不准。
两年后,白敏中在凤翔去世,时年七十岁,唐懿宗为其废朝二日,追赠他为太尉。
白居易的历史背景 是怎样的
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(772年)正月,白居易出生于新郑的一个“世敦儒业”的中小官僚家庭。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,家乡便发生了战争。 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,战火烧得民不聊生。 白居易二岁时,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,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。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(780年),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,升任徐州别驾,为躲避徐州战乱,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。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。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,读书十分刻苦,读得口都生出了疮,手都磨出了茧,年纪轻轻的,头发全都白了。 仕官生活806年,白居易罢校书郎。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,及第,授盩庢县(今西安周至县)尉。 807年,任进士考官、集贤校理,授翰林学士。 808年任左拾遗,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。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,811年母亲陈氏去世,离职丁忧,归下邽。 814年回长安,授太子左赞善大夫。 任左拾遗时,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,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,因此频繁上书言事,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,希望以此补察时政,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。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,然而他言事的直接,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:“白居易小子,是朕拔擢致名位,而无礼于朕,朕实难奈。 ”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,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。 贬谪江州815年,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,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,被认为是越职言事。 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: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,白居易却著有“赏花”及“新井”诗,有害名教。 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(今江西九江)司马。 818年,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。 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,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。 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,三人相游之处被称为三游洞。 在忠州任职的时间,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,并命名此地为“东坡”。 同年冬,被任命为忠州(今重庆市忠县)刺史,819年到任。 820年夏,被召回长安,任尚书司门员外郎。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,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,而依宋代的纪录,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(新井诗今已失传),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。 他被贬谪的主因,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。 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:在此之前他以“兼济”为志,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;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“独善其身”,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,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。 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,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,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,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。 任职苏杭820年冬,转任主客郎中、知制诰。 821年,加朝散大夫,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,(绯色即朱色,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)。 转上柱国,又转中书舍人。 822年,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,不被采用,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,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,10月到任。 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、疏浚六井等政绩。 824年5月,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,秋天至洛阳,在洛阳履道里购宅。 825年,被任命为苏州刺史,5月到任。 826年因病去职,后与刘禹锡相伴游览于扬州、楚州一带。 在杭州刺史任内,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,便主持疏浚六井,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。 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,因此修堤蓄积湖水,以利灌溉,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,并作《钱塘湖石记》,将治理湖水的政策、方式与注意事项,刻石置于湖边,供后人知晓,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。 离任前,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,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,事后再补回原数。 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,当黄巢抵达杭州,文书多焚烧散失,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。 西湖有白堤,两岸栽种有杨柳,后世误传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,而称之为白公堤。 事实上这道“白堤”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已存在,当时称为“白沙堤”,且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之中。 当白居易在杭州时,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,浙东、杭州相去并非太远,因而二人之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。 当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,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,编成《白氏长庆集》五十卷。 在苏州刺史任内,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,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,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,叫“七里山塘”,简称“山塘街”。 晚年生活827年,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,配紫金鱼袋,换穿紫色朝服(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)。 828年,转任刑部侍郎,封晋阳县男。 829年春,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,回洛阳履道里。 830年12月,任河南尹。 831年七月元稹去世。 832年,为元稹撰写墓志铭,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,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。 833年,因病免河南尹,再任太子宾客分司。 835年,被任命为同州刺史,辞不赴任,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,封冯翊县侯,仍留在洛阳。 839年10月得风疾。 841年,罢太子少傅,停俸。 842年,以刑部尚书致仕,领取半俸。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,大多是以“闲适”的生活反应自己“穷则独善其身”的人生哲学。 而844年,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,事成后作诗《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》留念,诗中仍反映出他“达则兼济天下”的人生观。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,与刘禹锡唱和,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。 作《池上篇》、《醉吟先生传》自况。 845年,白居易74岁,尚在履道里第举行“七老会”,与会者有胡杲、吉皎、郑据、刘真、卢贞、张浑与白居易;同年夏,以七老合僧如满、李元爽,画成“九老图”。 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,号香山居士,为僧如满之弟子。 洛阳安逝武宗会昌六年(846年)八月十四日(9月8日),白居易去世于洛阳,享年75岁,赠尚书右仆射,谥号“文”,葬于洛阳香山。 白居易去世后,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:“缀玉联珠六十年,谁教冥路作诗仙?浮云不系名居易,造化无为字乐天。 童子解吟《长恨》曲,胡儿能唱《琵琶》篇。 文章已满行人耳,一度思卿一怆然。 ”著有《白氏长庆集》,共有七十一卷。